(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朝廷上举行设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玉)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估计我已回到军营,你再进去(辞谢)。)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反而赶不上他们)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如果事情不成功,这就是天意)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侯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指谬乎?(《报任安书》)
——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不是与我个人的旨趣相违背吗?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