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高中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详解

http://www.19mini.cn   2011-11-25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风荷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

17.【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唾他一脸!。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或许不同于两者的心理活动,为什么呢?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脸上好像很悲伤的样子。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霎时间,烟火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很多。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原君》)

——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黄宗羲《原君》)

——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那血肉崩溃的灾祸,便临到他的子孙了。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

——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的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就是因为爱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谁给大王献闭关这条计策的?

18.【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晓得将军宽待我到这个地步啊! 之:我。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不过是市井中一个宰杀牲畜的人,公子却屡次亲自慰问我。 之:我。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况且您即使瞧不起我,抛弃我,让我去投降秦国,难道您就不怜爱您的姐姐吗? 之:我。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为我担忧。之:你。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