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高中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详解

http://www.19mini.cn   2011-11-25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风荷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

2.给,替。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和徐公比较谁相貌好?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他的实际数目要多到百倍。

(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勾践还亲自用船装满了粮食肉类到各地巡视。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一胎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于是(有人)送给他一只生猪腿。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结盟之国,是不智。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结交秦王嬴政却不帮助五国啊。

3.对付。

①庞暖易与耳。(《燕召公世家》)

——庞暖容易对付。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论语》)

——我赞同点(点,人名)的主张。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翟方进传》)

——早上犯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

【注】古代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

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

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跟徐公比较,谁美?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与其坐着等死,还不如起来拯救自己。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与其杀了这个小孩,还不如卖了他。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