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高中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详解

http://www.19mini.cn   2011-11-25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风荷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我和四个人打着火把进去。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樊哙侧着盾牌一撞。

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请容许我们拥立太子为赵王,以打消秦国要挟的念头。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打算回到故乡去,在伊水、颍水旁边买几顷田,打发我剩余的岁月。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各诸侯因为公子贤能,宾客多,有十多年都不敢出兵谋取魏国。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以:方位名词。

③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都认为比徐公美。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古人手持明烛长夜游玩,的确是有原因的。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②日以尽矣。 (《荆轲刺秦王》)

——时间已经不早了。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过秦论》)

——向南方夺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设为桂林郡和象郡。

②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销熔这些刀箭,用它铸造成十二个铜人。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叹息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而笑李渤见识的浅陋。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去了,我却不给您临别赠言,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定会回来的。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