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高中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详解

http://www.19mini.cn   2011-11-25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风荷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杀鸡哪里要用牛刀。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一个是不通晓断句,一个是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盘旋地、曲折地,密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不知矗立着几千万座。囷囷:jūn,曲折。矗:高耸。落:座、所,量词。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

11.【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是沛公的警卫官樊哙。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吾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皇帝的宫车驰过,声如雷霆,使人骤然吃惊。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古代的人是不会欺骗我们的啊!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应当一起谋划这件事,不要使姐姐有走投无路的忧虑。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