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从这条小路回到我军,不超过二十里路。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现在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②途径,方法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 谋攻》)
——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并不比九国的谋士高明。
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治国的方法)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了。
④主张、思想,学说、学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⑤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规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听说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⑥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2)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郦山下来,取道芷阳从小路行走。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
——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军了),就日夜加速赶路。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哪里讲得完呢?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
④通“导”,引导,疏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
20.得,dé
(1)名词
①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不如自己前去寻找,希望能有万一的收获。
②心得,体会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
(2)动词
①取得,获得((找到,捉到、收获、俘获)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②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③能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不能够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④完成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
⑤通“德”,感恩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是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3)形容词
①对,正确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论》)
——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句话说对了。
②得意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晏子的车夫)趾高气扬,很得意的样子。
(4)副词,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