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摘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诸峰累累( ) (2)屡陟弥高( )
2.所选文章是怎样描写桃树的?
3.本文是一篇游记的开头部分,它与《桃花源记》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五)
先主敕后主遗诏全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2)益人意智( )
2.刘备对后主的告诫流传最广的是那一句话?这句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3.诸葛亮与刘备对后主的培养有个共同点是什么?他们想把他造就成怎样的君主?
(六)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北史》卷二十七)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权豪始颇惮之( ) (2)念常匿悦第( )
2.从文中可以看出郦道元是怎样的一个人?
3.文中所述郦道元注《水经》的过程与你所了解的有哪些不同?
(七)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能驾车的年头满了),服(驾)盐车而上太行。蹄申(同“伸”)膝折,尾湛(同“沉”)胕(同“肤”)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行动迟缓),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苎麻织成的衣服)以幂(覆盖)之。骥于是俛(同“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战国策•楚策四》)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夫骥之齿至矣( ) (2)伯乐遭之( )
2.文中的小故事,汗明向春申君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3.选文所运用的方法与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相似?这种提意见的方法在古代被称作什么?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