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语文中考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http://www.19mini.cn   2009-03-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

(十三)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⑦:“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注释]①面:当面。谀:奉承。②辄:就。③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⑦语:告诉。⑧止:通“只”。
53.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   ,其修辞方法是 。
5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 )   ②当不至有龃龉( )
55.“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正常顺序应该是 。
56.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人称代词的句子有(   )
A.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B.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C.其人云:“某备有高帽一百……” D.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E.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57.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十四)
蓉①少时,读书收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俛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每履之,足若踬⑦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⑨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⑩其故,则反窒⑾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⑿。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②俛(fǔ):同“俯”。③弗(fú):不。④洼:凹陷的地方。⑤径尺:直径一尺。⑥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浸淫:逐渐,渐进。日,一天天。⑦踬(zhì):被绊倒。⑧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⑨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⑩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⑾窒(zhì):阻碍。⑿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5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
   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回头看)
5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蹶然以惊 B.不以为然 C.坦然则既平矣 D.已而复然
6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意思。
①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