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1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2分)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2分)
2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杭州樟亭
郑谷
故国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平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诗人简介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悟,7岁能诗,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唐诗纪事》引述)。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乾宁四年(897)任都官郎中,旋告归。卒于家乡别墅。世称郑都官。郑谷在当时诗名颇盛。郑谷曾修改僧齐己《早梅》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枝”为“一枝”,齐己拜为“一字师”。又与许棠、任涛、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
郑谷诗反映生活面不广,情感也欠深沉。所以《郡斋读书志》批评郑谷“格韵凡猥,语句浮俚不竞”。但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宛转,律对中时有警句。绝句如《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越鸟》、《鹭鸶》,亦复风神摇曳,有悠然不尽之意。尤工咏物,《鹧鸪》、《燕》、《竹》、《海棠》诸篇皆能状物而得其神,《鹧鸪》中“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一联传诵广远,致有“郑鹧鸪”之称。《唐才子传》用“清婉明白,不俚而切”来概括其诗风,是比较恰当的。
【注】故国:即故乡。
1.诗中写了哪些“登临”所见之景?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2.本诗写思乡之情,或寓于景物之中,或直抒胸臆,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写了潮水、远山、沙鸟和渔人。写潮水,突出其大,浩漫一片,分不清浦岸;写远山,突出其树叶落后,众峰秀出,望得很远;写飞鸟,突出其远去;写渔人,突出其闲适。
2.诗的第四、五、六句,寓情于景。第四、五句是从远观的角度写怀念故乡:第四句,写故乡在江天之外的远处,木叶落后山峰显露,可以远望;第五句,写看着鸟在晴空中远远飞去。第六句,写眼前的江面上,渔人在夜晚闲唱,引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的心随着远去的船帆返回故乡,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浓烈。
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1.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出其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难掩的孤独落寞。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两字共同创造出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
2.表现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后四句表面上写贾谊的见疏实际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借对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惋叹喟和对现实的讽刺。
2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1.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
2.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3.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