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①。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王孙:指游子。
1.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侧重写景;境界的阔大壮美,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从而情因景生,景与情合。
颈联写乡思难遣,仕途不遇,侧重抒情。
2.尾联诗句的言外之意在于抒发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竟不与之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8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孙胜
元稹
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带轻波柳带风。
今日与君临水别,可怜春尽宋亭中。
武阳送别
沈宇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
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1.试比较两诗一、二两句写法上的共同点。(4分)
2.两首诗都写到“水”,试比较“水”意向的不同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以景衬情手法。元诗以暗淡桐花、低垂杨柳衬托离情。沈诗以枯黄菊花、雪白芦花、南飞大雁、低沉乐曲衬托离情。
2.元诗“今日与君临水别”之“临水”,指送别的环境,是没有比兴意味的实体性意象。沈诗“送君肠断秋江水”之“秋江水”是比喻性意象,以水之浩渺比情之悠长,以水之一去不返比人之一去难归,凸显诗人的离愁别恨。
9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3.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
4.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5.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6.“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7.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8.“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9.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3.“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
4.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5.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6.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7.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2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8.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
9.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1分)
从“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2分)
10.借助动景,以动衬静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参考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9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 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 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 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 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分)
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