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考试评价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之唐诗鉴赏百题[答案]

http://www.19mini.cn   2015-05-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7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骢马

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诗人简介

万楚,唐代诗人。开元(713-741)年间进士。生平事迹不详。存诗八首。

1.诗中的马有怎样的特点?

2.诗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高贵、敏捷、矫健、气度不凡的良马。(答相关意思相同的词也可)

2.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7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登江楼有怀

李嘉祐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诗人简介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量移江阴令。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又为袁州刺史。与李白、刘长卿、钱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识。善为诗,绮丽婉靡。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卷上评曰: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以为“文章之冠冕也”。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役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嘉祐诗》一卷,《全唐诗》编为三卷(卷二〇六——二〇八)。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

1.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2.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请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1)碧水边青山矗立,夕阳下有人渡江。(3分)(2)喜悦之情。(2分)

2.(1)“心闲”,表层是悠闲,深层则是苦闷、失意。(或答:初始尚有悠闲心境,但想起际遇,则苦闷、无奈。)(2)“欲沾巾”,表现出眷恋京城、渴望再得任用的心理。(3)“心闲”与“欲沾巾”并不矛盾,心闲更衬内心的苦闷。(每点2分)

7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闲居

徐通

草阁春方暮,柽①阴日未斜。

蜗涎分断壁,莺语并邻家。

曲坞藏修竹,轻云覆落花。

卑栖②有至性,长此卧烟霞③。

【注】①柽(chēng):即柳树。②卑栖:居于低下的地位。③烟霞:山水胜境。

1.第二联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是如何写的?(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蜗牛爬过的断壁上,留下银白色的蜗涎,深黑的墙壁被划分为二。院内院外,一片莺啼之声。这是一幅美妙静谧的山村暮春图景。(2分)此联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蜗涎”之静,后写“莺语”之动,以静显动,以动衬静。(2分)

2.尾联用“卑栖”“至性”“长此”“卧烟霞”等表达自己甘于淡泊、出尘拔俗的志趣和愿意永远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4分)

8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诗人简介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改变了送别诗缠绵难舍的老调,显得别具一格。

B.“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通过对比写出了充满豪情的离别者形象。

C.“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总束前文,点明离别不值得感叹的原因。

D.此诗通篇抒情,格调高昂,境界雄奇。“带情韵以行”,给读者以壮美的感受。

2.简析:颈联“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在诗歌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D(3分)

2.共4分。承上启下(2分)。“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1分)。这一联,紧扣“离别”,更为尾联题旨升华蓄势(铺垫)(1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