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2.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2.”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参考译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7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诗人简介
鱼玄机,唐代女诗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咸通(唐懿宗年号,公元860—874年)中,为补阙李亿为妾,为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改名鱼玄机。后因杀侍婢绿翘,为京兆尹温璋处死。鱼玄机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余首,有《鱼玄机集》一卷。
【注】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参考译文
在一个凄清的深秋,枫叶漂浮于江水之上。这时一阵西风吹来,漫山的树木发出萧萧之声,闻见此景,小女子我伤感了。极目远眺,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咋还不见情郎乘船归来。不见情郎归,小女子我焦灼了。我对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绵不绝,流水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7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是
4.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2分)
5.全诗充满了凄凉之意,但作者为何用一个“笑”字?请具体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3.除夕或春节。诗中点题的句子是:一年将尽夜(或:明日又逢春)。(2分)
4.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句,引出了自己年夜独宿旅馆(1分),只有与孤灯相伴的凄苦境遇,表达了作者孤苦凄凉的心情(1分)。
5.笑,是苦笑之意,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1分),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
参考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7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楼月夜闻笛
刘沧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
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①愁。
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诗人简介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注】①二妃:指传说中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1.诗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的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诗的首联先点明了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凄清寥落的气氛,奠定了全诗哀怨凄愁的感情基调;其次紧扣诗题抒写自己江楼独处,忽闻笛声的寂寥;“怨”字,还是全诗的诗眼,点明全诗的主旨。
2.颈联抒发了诗人思乡思亲而不得归的愁苦之情。通过借景抒情、用典(或想象、虚实结合等)来抒发情感的,诗人借“河汉”“孤雁”“潇湘”之景象写羁旅孤单、思念亲人、离家遥远、归途漫漫之情。“二妃愁”用娥皇、女英二妃想念舜帝之典,从妻子的角度写妻子盼归人之苦。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