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崔道融《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注】①容易:轻易的意思。
1.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4分)
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寂寞(数萼),孤傲、美丽(孤标画本难),风韵(香中别有韵),清雅(清极不知寒)。(评分标准:答到一点内涵,且联系的诗句内容正确给1分,答到4点即可给满分。用原文语句作答不给分,答梅花的自然属性,如耐寒、清香,不给分。)
2.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2分)
情感要点:对梅花高洁素雅的品质的赞美之情;对梅花被吹落的惜花惆怅之情;借梅花抒发自己的身世感伤之情。(表达技巧,2分。感情每点1分,答满3点给4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应得分。)
6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的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3.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4.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5.请指出“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两句中用得巧妙的两个字,并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6.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悠悠飘荡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热情淳朴 天真可爱
3.“疑”“急”表现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4.运用了白描(描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
5.“疑”“急”两个字。(1分)诗人用“疑”“急”两个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的惟妙惟肖,十分传神。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3分)
6.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画(2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分)。
7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7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5分)
参考答案
1.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对具体内容的阐释各得1分,“感情”分析2分)
2.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2分)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2分
3.张诗动静结合,施诗细节描写。
7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舟次彭泽
李中
飘泛经彭泽,扁舟思莫穷。
无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风。
乡里梦渐远,交亲书未通。
今宵见圆月,难坐冷光中。
1.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2.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感情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反衬(衬托)。(1分)以圆月之圆满,反衬自己的孤独,十分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2分)显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无助。(1分)
2.①孤寂之感,诗人扁舟漂泛江湖,羁旅天涯,停泊在荒寂这地,孤寂之感油然而生;(2分)
②思乡之愁,诗人漂泊异乡,又见明月,睹月思人,月愈圆,情愈浓。(2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