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3]
从“材料一”看,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 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 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 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试题 14]
第③④段写天坛建筑的“高”与第⑤段不同,对此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③④两段侧重写天坛建筑群的布局和外部形态特点,通过不同建筑的高度升降搭配,在开阔中呈现出渐次上升的动态感。
第⑤段着重写祈年殿这一处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突出局部(狭窄空间)中形成的纵向高度。
[说明]考查考生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 15]
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节词概括故宫的建筑意境。
【参考答案】
雄伟(雄壮、雄浑……),威严(庄严、森严……),厚重(凝重…•••)
【说明]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16】
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 “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与“清”关系最大。大面积的树木突出了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同时增加了空灵之美。(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说明]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体察、阐发的能力。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第 17-20题。
[试题 17]
根据文意,选出斋宫在文内地图中的准确位置。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B
【说明】考查考生筛选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试题 18]
“祈年殿”的名称出现于何时?
A. 1387 B. 1530 C. 1588 D. 1751
[答案] D
[说明]考查考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试题 19]
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A. 天坛的轴线
C. 天坛的历史
B. 祈年殿的由来
D.《永乐图》解读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选项差别赋分,考生选
C .亦可酌情给分。选B 或 D ,不得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