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样题
为使考生对高考试题和语文学科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我们编制了以下参考样题。参考样题与高考语文试题没有对应关系。
【试题 1-4] (2014 年第 1 4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试题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稔(rěn)冬祥 意蕴
B.楹(yíng)联 齿颊留香
C.言简意赅(gāi) 撰写
D.镌(jùn)刻 锒锒上口
[答案] D
【说明]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词语宁音、宁形的能力。
【试题2】.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答案】 C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
【试题3】.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题写 蕴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试题4]
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 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答案】 D
【说明】考查考生分析、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试题5-9 ] (试测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①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莫测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②的腔调,念着:“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的,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③。”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试题5】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嫣然迂缓B.蔼然迂缓C.蔼然和缓D.嫣然和缓
[答案] B
[说明]考查考生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
【试题6】
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是
A.乱七八糟B.慢条斯理C.神秘莫测D.意兴阑珊
【答案】 D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运用熟语的能力。
【试题7】
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③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与尔同消万古愁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D.西出阳关无故人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