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58】
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考生可同意,也可不同意;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同意”示例:
(I )已成废墟的圆明园,更能体现历史沧桑感,更具有文物价值。
(2 )与一般的废墟不同,它是中华民族曾经蒙受耻辱的见证,作为废墟,更有助于增强国人的忧患意识。
“不同意”示例:
(I)重修圆明园,能吸引更多的人参观游览,有利于培养国人的历史忧患感和爱国情怀。
(2 )重修圆明园,可以再现昔日的皇家园林之美,有助于加强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说明]考查考生对文章观点进行理解、阐发、推断和评价的能力。
小区里不少人遛狗时不牵狗,以致有人被咬伤。请你写一段文字,从狗咬人说起,倡议大家文明拳养各种宠物。
要求: 1. 语言精练得体。 2. 理由充分,有号召力。 3. 150 字左右。
【说明】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试题 60】 (试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清晨, 36 名身着戎装的国旗护卫队员和60名武警军乐团队员护卫着国旗从天安门拱形门洞走出,跨过金水桥和长安街,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伴随着国旗升起,现场演奏三遍国歌。国旗升起时,在四周观看的各族同胞,军人要行军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其他人应立正行注目礼。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开始升起到杆顶需 2 分零 7 秒,而这个时间正好是升旗时奏三遍国歌的时间。
参照上述材料,写一段 150 宁左右的描写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场景的文字。(要注意描写的对象和特定的氛围,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说明]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场景、抒发情感的能力。
【试题 61】(试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吴起,战国军事家、政治家,与孙武齐名。《吴子》一书反映了吴起的军事思想。书中道,简募良才,以备不虞;还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又云,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在这寥寥数语里,他指出在军事中人才的重要作用;讲求将领带军需要文武兼备、刚柔相济;强调“慎战”,反对穷兵黯武。这些思想观点都是很宝贵的,对于现代人仍有重要启示。
读后,请就吴起思想观点中你最有体会的一点,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认识领悟, 150宇左右。
【说明】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试题 62】(试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了一款技服,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学生们很喜欢。但有家长提出,这样的技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
请你给校长写一段话,陈说自己的看法,帮助校方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 150字左右。
【说明】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试题 63】 (试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某校学生会要成立几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研究的内容分别是:李白、鲁迅、史铁生、《三国演义》等作家或作品。
请为其中一个研究小组(任选),写一则征招小组成员的启事。
要求:
1. 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
2. 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
3. 150 字左右。
[说明]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的能力。
【试题 64】 (2014 年第 22 题)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③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 18 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说明】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
【试题 65】 (2002 年第 26 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恨。
[说明]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题目以当时的“世界杯”为背景,虚拟了一段学生的对话,为考生提供了三个具有启发性的思考角度。试题背景材料新鲜,与考生现实生活贴近,而“规则”这一概念也在考生的已知范畴内。为了进一步提示考生作文不要仅仅局限在“规则”的本身,题干上还标明了“(含‘规则与……’)”的宇样,以拓宽作文内容的领域,深化对“规则”的思考。
【试题 66】 (2005 年第 25 题)
以“说‘安’”为题作文。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 800 字。
【说明]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从内容上看,“安”是个常用宁,所含的意义相当广泛。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题目贴近考生生活,写作空间与选择性都很大。写议论文是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按规定文体写作也是高考写作考查的一种形式。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