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3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答案] c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试题 38】
《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答案】滕子京滴守巳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说明】综合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试题 39】
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参考答案]
感情角度:
(I )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 )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说明]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察与阐发文本内容的能力,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考、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的能力。
【试题 40】 (2010 年第 11 题)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鸪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休,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鸪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答案】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鹊/于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鹊/十发十中矣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 41】 (2004 年第 12 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史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答案】 A
【说明】考查考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