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52】(试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吴起,战国军事家、政治家,与孙武齐名。《吴子》一书反映了吴起的军事思想。书中道,简募良才,以备不虞;还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又云,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在这寥寥数语里,他指出在军事中人才的重要作用;讲求将领带军需要文武兼备、刚柔相济;强调“慎战”,反对穷兵黩武。这些思想观点都是很宝贵的,对于现代人仍有重要启示。
读后,请就吴起思想观点中你最有体会的一点,写一小段文字,谈谈你的认识领悟,200字左右。
【说明】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试题53】(试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了一款校服,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学生们很喜欢。但有家长提出,这样的校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
请你给校长写一段话,陈说自己的看法,帮助校方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200字左右。
【说明】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试题54】(试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某校学生会要成立几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研究的内容分别是:李白、鲁迅、史铁生、《三国演义》等作家或作品。
请为其中一个研究小组(任选),写一则征招小组成员的启事。
要求:1.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2.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3 . 200字左右。
【说明】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的能力。
【试题55】( 2002年第26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说明】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题目以当时的“世界杯”为背景,虚拟了一段学生的对话,为考生提供了三个具有启发性的思考角度。试题背景材料新鲜,与考生现实生活贴近,而“规则”这一概念也在考生的已知范畴内。为了进一步提示考生作文不要仅仅局限在“规则”的本身.题干上还标明了“(含“规则与……”)”的字样,以拓宽作文内容的领域,深化对“规则”的思考。
【试题56】( 2005年第25题)以“说‘安’”为题作文。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说明】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从内容上看,“安”是个常用字,所含的意义相当广泛。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题目贴近考生生活,写作空间与选择性都很大。写议沦文是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按规定文休写作也是高考写作考查的一种形式。
【试题57】(2007年第25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说明】 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题目引用的古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历来被誉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的写景名句,但其内涵却早已超出对景色的描写。为了启发考生多角度地拓展对诗句的理解,命题者列举了对这两句诗的不同体会或联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自己读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试题的开放性较强,力求激发考生的创新思维,彰显个性。.
【试题58】( 2010年第20题)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说明】 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仰望星空”的内涵是丰富深刻的,可以引发多重想象与联想;“脚踏实地”的意义相对固定,指做事情扎扎实实、踏实认真。两个短语,一个含义丰富,一个意义固定,两者结合,就有了多种变化,文章的立意和阐释,可以丰富多彩。对文章题目的辩证多元的理解,给了考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再加上不限制文体,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达到“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试题59】( 2013年第21题)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 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说明】 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题目以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莫言关于“文学与科学”的对话为基础加工而成,要求考生从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的思考或想象,写一篇文章。试题借助对手机的讨论,引导考生进一步思考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思考高科技工具及其普遍应用对人们观念意识、思想感情、生活方式等方面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使生活化的手机,体现出时代意义、历史高度和思辩空间。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