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考试评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例说

http://www.19mini.cn   2013-08-28 来源:互联网 作者:王大绩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必须涉及古代诗歌,因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诗歌;而试题涉及古代诗歌也只能以“鉴赏”的名目出现,以区别于古文阅读及其他理解型题目。

【古代诗歌鉴赏要点】

①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

②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③答题时要扣住语言、形象、感情依次落实;

④泡诗和答题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

【例2·2009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理解泡开诗歌]

军城早秋——军事要地的城池,早秋的季节。根据注释和诗句可知,“军城”应该是唐代西部的边城,诗歌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

昨夜秋风入汉关——秋风从昨天夜里自西北方向吹来,汉关,是一种泛指,就是诗人戍守的唐朝边隘。

朔云边月满西山——朔,北方;边,边塞;满,笼罩。随着秋风夜来,寒云冷月,笼罩边塞关山。两句写自然景色突变,寓示着环境肃杀,军情紧急。

更催飞将追骄虏——在前两句环境描摹的基础上,诗歌后两句写局势行动。飞将军,原指汉代名将李广,这里代指迅捷勇猛的得力将领。追骄虏,表明骄横一时的敌军已经败退。

莫遣沙场匹马还——沙场,战场;匹马,代指一兵一卒,败兵残部。诗歌末句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气概,显示出诗人勇毅豪迈的卫国气概。

[译诗]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袭入了大汉的关隘,

寒云低压,边月清冷,笼罩着西山岭豁。

更督催部属飞将军进军,追击骄横敌虏,

搏杀战场,不要让敌人的一马一卒跑掉。

【简答题目要点】

①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

②回答问题时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

③备考中,不要盲目地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

④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题目解析]

题目所问“画面”是总体形象,所问“景物”是细节形象。把握“细节形象”,需要关注诗中体现这些形象的词语。把握“总体形象”,需要连缀“细节形象”,结合注释要点归纳得来。

[评分答案]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备考答案]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由夜色、秋风、汉关、朔云、边月和西山等景物连缀构成的初秋时节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画面,寓含着边境军情紧急、局势紧张的信息,也传达出军城统帅与将士紧张与警惕的心情。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题目解析]

这一道题目所问“情怀”,是就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层面提问。诗歌没有直抒胸臆,“思想感情”,需要体会诗中的“形象意境”,转化得来。

[评分答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备考答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统帅,那种高度警惕,刚毅果断,胜券在握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得力将领奋力出击,显示出胸有成竹的统帅气概和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第四句写务求全歼进犯敌军的决断,“宜将剩勇追穷寇”,显示着必胜信念和御敌卫国的战略远见。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