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范围的通知
语 文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教材内容为考试依据。
具体范围为: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并适当向外扩展;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选文出自教材之外;名著阅读的考查,注重平时阅读的积累;写作的考查,要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考查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在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的考查中还要注重对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考查。
数学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教材内容为考试依据。以下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1. 涉及到使用计算器的相关计算问题;2. 视点、视角、盲区;3. 黄金分割;4. 有效数字。
英语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五级目标及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中的词汇、语法、话题为考试依据。听、说、读、写将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评价思想及能力要求进行考查,注重基础,突出能力。
日(俄)语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日(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三级目标及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教材内容为考试依据。
物理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考试依据。
其中:1.“比较色光混合鱼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不列入考试范围;2.“理解机械效率”降低为“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化学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及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教材内容为依据。下列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
思想品德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教材内容为考试依据。具体范围为:
一、 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以下内容(参照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第(三)部分“学法用法”;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第(三)部分“法律与社会秩序”、第(四)部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二、 时事政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
1. 国务院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2. 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南海正式开钻;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圆满完成。3. 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发布。4. 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骄人成绩。5. 中国海军跨入航母时代;国务院决定追授罗阳同志“航空工业英模”荣誉称号。6.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2013年过节科学技术励志大会在京举行。7.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 中国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9. 中国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10. 2013年全国政协、人大会议在京举行。
说明:试卷中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内容占学科总分的10%;国内时事政策内容占学科总分的10%。
历史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教材内容为考试依据。具体范围为:
1. 鸦片战争;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3. 甲午中日战争;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 洋务运动;6. 戊戌变法;7. 辛亥革命;8. 新文化运动;9.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0. 北伐战争;
1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2. 红军不怕远征难;13. 难忘九一八;14. “宁为战死魂,不作亡国奴”;15. 血肉筑长城;16. 战略大决战;17.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8. 最可爱的人;19. 土地改革20. 工业化的起步;
21. 三大改造22.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3. 伟大的历史转折;24. 改革开放;2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6. 民族团结;27.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28. 海峡两岸的交往;29.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0. 外交事业的发展31.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32.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33.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34.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3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6. 美国的诞生;37.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38. “蒸汽时代”的到来39.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0. 美国南北战争;41.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42. 人民迈入电气时代”;43.第一次世界大战;44.科学和思想的力量,45.俄国十月革命;
46.对社会主义的探索;4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8.经济大危机;49.法西斯势力的猖獗;5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5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52.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53.冷战中的对峙;54.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5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56.第三次科技革命。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