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两个字是上片的“足”字和下片的“闲”字。我理解,这两个字里包含着诗人的两重心情。一重是年事已高的诗人在抒发胸臆。在松竹茂盛,梨枣秋熟的山园中,过着分肉酿酒的农家生活,看儿童嬉戏,享邻里和睦的闲适与满足的心情。另一重是壮心不已的诗人正话反说。“足”即“不足”,表达被罢官后壮志难酬的心情;“闲”即“难闲”,表达无端被闲置,无所事事中愤懑无奈的心情。
【例11•2012“北约”联考】阅读下面诗作,回答1-2题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
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
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
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
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
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
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取材于清•赵翼《闲居读书》)
刘祯:汉末人,“建安七子”之一。曹丕为太子时,招宴刘祯等人,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人咸伏,而刘祯独平视,遂以不敬得罪。
1.本诗以观剧喻,说明了一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现象?作者从哪些方面讽刺与揭示了这种现象?
2.试结合自己看过的一部戏剧、一部电影或读过的一部名著,谈谈你对本诗所喻现象的认识。
[解析]译诗:
后人读古代的书籍,每每顺随自己境地。
譬如置身在广场上,环围观看高台演戏。
站位低的人在平地,抬头仰面充满企冀。
而高楼上有人凭栏,好像刘祯平视甄氏。
演戏的并没有不同,看戏的却人各有异。
站位低的看戏回来,夸耀自己看得仔细。
楼上人听到他的话,不觉笑得打出喷嚏。
参考答案:1.此诗以观剧为喻,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事物了解不深、认识粗浅、见解片面、似是而非的现象。由于各人立场不同、水平不同、处理不同、所见不同、自身条件不同等,导致读书(或观戏)的见解与收获亦随之而异。人们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解释事物,自以为是,导致产生错误的结论。
2.[示例]《史记》为我们留下“纸上谈兵”的著名例子。“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谈起兵事,父亲赵奢也考不倒他。赵奢却担忧地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奢不幸言中,长平之战,赵括贸然更改老将廉颇的恰当战略,导致身死兵败,数十万赵兵被秦军坑杀的惨痛结局。这个例子,鲜明地印证了赵翼诗中所喻示的由于各人差异,导致读书差异的道理,揭示出对事物肤浅片面、似是而非的认识和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性格,必然导致错误的道理。
【例12•2012“华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字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1.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
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
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
2.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
[解析]译词:
蝶恋花 晏殊
栏杆边上,菊花笼在愁绪似的雾霭,兰草挂着泪珠般的晚露,
丝罗帷幕,渗透过轻轻的寒意,燕子已经成双成对飞翔离去。
明月不理解离别的怨恨愁苦,拂晓时月光斜照穿透朱红门户。
昨夜西风吹得绿树凋零。独自登上高楼,久久眺望天边远路。
想寄上彩纸和素帛的书信,山势绵长水势空阔怎知寄往何处?
参考答案:1.D(“笔力豪放飘逸”不恰当,这首词的表达“缠绵婉约”。B项也不恰当。)
2.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