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考试评价

中考名著阅读强化训练(二)[含答案]

http://www.19mini.cn   2011-03-27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阿雪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中考名著阅读强化训练(二) 【一】阅读文章《不让母亲心疼》,回答文后的问题。 不让母亲心疼 刘庆邦 父亲去世那年我九岁,正读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母亲对我说:以后在外边别跟人家

有一天,我们排在摩洛哥馆的队伍里,见到门口站立的建筑师艾拉维希。

他在门口站得笔挺,迎接着参观者。他一直衣冠整洁,仪态端庄。和建设的时候相比,仅仅少了一顶安全帽,让我们见到了他的花白头发,想起他年过半百。

他特意留心着老人,愿意为他们开一扇方便之门。然后微微躬身,说,请进。

这个展馆参观人数众多,可是从来排队的时间都很短。艾拉维希早就在图纸上画上很多的箭头,规划好了人们没有阻碍的行走道路。

这个展馆洋溢着生活味道,因为无论一楼还是二楼,很多展品都是过去和今天摩洛哥人最平凡,最普通的城市日常生活。

有的展室甚至还有气味,摩洛哥的香料芬芳馥郁。

他眼睛一亮,显然认出了熟人。他告诉我们,他每天站在这里。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10点。他的胸口挂着001号工作证。

走近看,他瘦了很多。

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震撼的话:“我们脚下的土地,其实并不属于我们,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总有一天要还给他们。”令我们久久地深思。

我们做了一件自己也想不到的事情,我们回身对着观众说,各位,这里站着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建筑师。他在工地上亲自指导工人建设了这个展馆。现在每天站在这里……

很多参观者进门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和他合影。欣慰的是,很多都是年轻人。

你说过,你会再来。

所有的建设者都想和艾拉维希一样,亲自站在展馆门口迎接客人。

今天美丽的世博园和那时艰苦的工地不能同日而语。套用一句古代哲人的话:“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个世博园。”

谁能想起,那些雨中电焊弧光闪闪的日子呢……

流动的美

你说,尼泊尔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去处。

你是一位画家,你一直在廊柱和窗户之间流连忘返。你说那是雕工精美的艺术品,看一遍不够,再看一遍还是不够。

这一片工地开工似乎晚了一些,当基础开始挖掘的时候,尼泊尔馆挂出了一块牌子:他们将这个工地称为“阿尼哥中心”。

在一个冬雨淅沥的下午,我们踩着满地的稀泥走进了简陋的工棚。沙卡希是这个展馆的建筑师,他的面前是尼泊尔馆的模型,四面墙上全是用粗笔描画的草图。

他说,他要说说阿尼哥的故事。

阿尼哥是尼泊尔的英雄,古代著名的建筑师。他在尼泊尔建筑界受到的敬爱,犹如中国建筑工人尊崇鲁班。

一个17岁的青年匠人,受尼波罗国的派遣,翻越了喜马拉雅山,来到了西藏,开始建造一座金塔。这时,正是中国元朝。他的构思是那样的深邃,他的手艺是那样的绝妙。一时让整个工地折服。

人们将他的故事传到很远,一直传到了京都。元世祖于是召见阿尼哥,授予他匠人总管银虎符。远道而来的阿尼哥在元朝都城一连建设了大寺庙九座、塔三座、祠二座、道宫一座……阿尼哥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带到了东方。

至今,阿尼哥的作品中,白塔还在。“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成为当代中国人喜欢了五十多年的歌词。

这里有着一条美流传的道路,通过一位建筑艺术家,从喜马拉雅山之南,一直到了北京……

你说你注意到,强大的元朝,通过阿尼哥的建筑艺术,接受了相对弱小的尼波罗国的文化。

你在沉思,美的传播,是不是一定需要依托所谓的“强势”?

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吧。

阿尼哥建起的那些建筑,不仅勾画了宏伟的空间,还描绘了人们的心灵。美的大门其实不在疆土而在心上,美的流动始于心灵的需要。人们天生需要美,即使美在遥远的地方,只要心有渴望,它就一定会过来。

你还说,你在孔雀窗前伫立很久。

那是尼泊尔著名的木雕之城巴德岗匠人的代表作。你说在你周围,很多参观者都在啧啧称赞。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