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语文 > 趣味知识

钱文忠《百家讲坛》解说《百家姓》文字稿(7-14)

http://www.19mini.cn   2015-01-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钱文忠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导读:本文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钱文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解读《百家姓》的文字稿。以下为7-14集。

第十二集、柏 水 窦 章

按照传统的说法,柏姓是上古的贵族姓氏,柏姓之人血统高贵,天资聪颖,上古时候,帝皇的很多老师都是姓柏的。那么,柏姓是怎样起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有怎样的发展演变?柏姓后面的水姓、窦姓、章姓,它们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在《百家姓》中,柏姓之后是水姓,水姓按照人口比例来说,也不是一个大姓,但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不乏忠臣良将,那么这些人是谁?他们做了什么呢?

紧挨着水姓的是窦姓,窦姓起源很古老,在汉朝的时候,窦氏家族就已经名震天下,出了很多皇亲国戚,那么,窦家有什么样的名人,他们又留下了哪些典故呢?

章姓在历史上也是人才济济,章氏家族有一个著名的家训,那么,这个家训说了什么?章氏家族在晚清时期出了一位国学大学章太炎,那么,章太炎先生又有什么样的名人轶事呢?系列节目《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为您解读《柏水窦章》四姓。

柏,姓很麻烦,古代念bo,现在念bai。

第一,伯益之后,在舜帝的时候,有个贤人叫伯益,也写成柏翳,是舜的时候的司徒,赐姓嬴,也是嬴姓的始祖,秦始皇的一支,也是这一支的后代。但是他有两个姓,一个是赐姓嬴,一个是自姓柏。伯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他的贡献是驯养牛、羊、猪、狗、鸡、鹅等,他协助舜帝驯养家禽,还协助大禹治水立了大功。这一姓后面还有一个叫伯夷,这也是非常著名的人,所以伯和柏是一个姓。

第二,以封国为姓,周朝有个国家叫柏国,也叫柏子国,这一支的后代姓柏,他的开国君就是皇帝的臣子柏高,我们现在对战国的概念只知道七雄,是不对的,其实还有很多国家,春秋有多少国家,学术界到现在并不确切知道。

第三,以木命名,远古时代有个氏族叫柏皇氏,是东方部落的首领,他的名字叫芝,这个族的图腾是柏木,所以他的名字叫柏芝,他的后代姓柏。

第四,就这么一个姓,在满族和朝鲜族也有,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你很难找到一个姓,是兄弟民族没有的。

柏姓是上古贵族的姓氏,柏姓的人天资聪明,上古时代很多帝王的老师是姓柏的,比如皇帝的地官叫柏常,协助大禹治水的叫柏翳,颛顼帝的老师叫柏夷亮父,帝喾的老师教柏招,这都是在传说里,但现在看来传说不是没有道理,也不是凭空捏造。

柏姓始祖在今天河南这一代,后来打部分南迁,今天的柏姓主要在安徽、湖南、陕西、江苏,除了陕西的北方以外,别的都在南方。柏姓这个家族是非常有意思是的,过去的祠堂里有一幅对联,文授大学士,功封平原王。一般家族的对联,都是把自己家族的,最显赫的人士给列出来,能够激励子孙后代,光宗耀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真的光宗耀祖了,就不会去干坏事了,或者自己也会努力了。上联指的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柏俊,柏俊是蒙古正黄旗人,柏姓祠堂用了一个不是汉族的人,来作为自己的典范,他原名还不叫柏俊,叫松俊。下联是指唐朝的柏良器,字公亮,魏州人,功封平原王,画像于凌烟阁,这个人最高当到过大将军。

这是一幅很有趣,但有点怪的宗祠联,第一,柏俊不是汉族人,第二,原来不姓柏,第三,这个人的官很大,但是结局很惨,因为科场案被斩首,被肃顺杀的,1859年被斩,巴鲁特氏是他的姓,原名松俊,字静涛,清朝大臣,咸丰八年典顺天乡试拜文渊阁大学士,官是很大的,历来非常清廉持正,自从当了大官以后,和载垣、端华、肃顺关系不好。后来顺天乡试的时候,出现作弊情况,清朝处理科场案比今天还狠。今天如果国家考试作弊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历代都很严,顺天乡试作弊就派肃顺去查,就把柏俊斩首了。

斩首以后恭亲王来执政,慈禧和东太后垂帘听政,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肃顺这个人很复杂,肃顺本身是满族人,贵族之后黄带子,天潢贵胄,他就说汉族人厉害能干,这支笔就是厉害,所以他是最早支持曾国藩的,没有他就没有曾国藩,也就是他靠了汉族人以及汉族人的武装力量,攻灭了太平天国。那么去查这个案子的时候,柏俊是文渊阁大学士,肃顺不讲情面,他查到柏俊的家人牵涉到科场舞弊案,就报给皇帝了。

说国家科举考试是大事,这是选拔人才的,必须保证公平,绝对不允许作弊,所以拟旨的皇帝,咸丰皇帝也犹豫,杀文渊阁大学士,开什么玩笑啊,这在大臣里排第一,他是受了家人的蛊惑,就和肃顺说能不能就判了一个斩监侯,就是死缓,肃顺说不行,国家法律,尤其考试必须非常严肃,所以实际上是说服了咸丰,判了柏俊斩立决,在北京菜市口被处决的。柏俊开始想,科考上杀大学士没有这个先例,何况是我的家人,柏俊不是年纪很大,上刑场之前,通知家人,把我的铺盖行李卷拿上,他懂得,按照规矩皇帝下恩旨,罪减一等,改为充军新疆,一般都这样,所以他通知家人,带好他的铺盖卷,在菜市口候着,宣布充军,必须马上走,绝不能停留,这是清朝的规定,柏俊在那呆着,也没上绑,还等着皇帝派太监宣布开恩呢。因为他的官太大了,一点事没有还很镇静,认为这条命是留的下的。那知道来的是肃顺,柏俊知道完了,一刀之后,后来的清朝科场上几乎没有作弊的。柏俊命也不好,最后被杀掉了,但是在柏姓的祠堂里,还是把他排在一对对联当中。柏姓的排行也无法确定,人口大概41万。

水,姓来的来源。

第一,出自姒姓,是大禹治水时候水工之后,有很多人跟着大禹治水,这些人有好多姓水了。大禹治水带着好多人,到了会稽山,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治水以后他留下一个人,这个人是大禹的庶孙,留在了会稽,这一支以水为姓。绍兴有好多姓水的,这一支是大禹的后代。

第二,古人非常有趣,古代只有贵族有姓,一般人没姓。到后来取姓的时候,有一个人就从五行当中取了水,这一支以水为姓。

第三,出自共工氏,共工氏是皇帝时候水利官员,他的子孙姓水。

第四,近水取姓,上古时期有很多人就住在水边或者湖边,就姓水。

第五,有个复姓叫水丘,水丘氏所改。

水性不大,但是历代有忠臣名将,水佳胤,是明朝天启的进士,他曾经在明朝平定了白莲教之乱,白莲教之乱是很难平的,他散在全国,找不着,水佳胤平掉的,而且活捉教主王森。另外又平定了粤寇,广东那个时候也在造反,他一个灭掉60余股贼寇,后来归隐。因为大家都纪念他,后来修了水督庙,在河北蓟县,这个庙现在还有,你去问老百姓他行不到姓水的人,都认为是有人搞水利有功,这个督是军衔,姓水,所以叫水督庙。

还有水苏民,无锡人,是明代有名的清官,水是个很冷僻的姓,在历史上可以查出几十个人来,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正面人物。水姓排名不清楚,大概水姓人数在10万以上。

窦,姓来源。

第一,出自姒姓,是夏朝皇帝少康之后,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部落首领的太太怀孕了,仇人在追她,她逃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了,安全的生下了儿子,这个儿子接了部落的首领,后来成了帝王,为了感谢这个山洞,所以姓窦,窦是山洞的意思。

第二,出自氐族,羯、氐、羌,这一支窦氏,主要早今天山西、甘肃、四川一带。

第三,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

第四,战国时候,有个人叫窦公,他的后代姓窦。

窦姓起源很古老,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也有姓窦的。到了汉朝的时候,河北清河有一个窦氏,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皇后窦太后,她是汉文帝刘恒的妻子,汉景帝刘启的母亲,她一直执政到汉武帝的时候,这个老太太很厉害,她信黄老之学,不赞成完全讲儒学,当时有几个儒生跟他的儿子讲仁义道德,把老太太的惹火了,下令把这两个当官的儒生,扔到了野猪圈里,让他们徒手斗野猪,后来皇太子偷偷递一把剑进去,才把野猪杀死。

窦姓在两汉一直到隋唐,出了很多皇亲国戚。沾沾自喜的典故就是西汉时期的魏其侯窦婴窦婴就是汉景帝的母亲,文帝的皇后,窦太后的侄子,这个人很厉害,厉害到窦太后还要防着他,这个人发现自己的姑妈有点不信任自己,他会托病不去上朝的,而且这个人不是太贪还很有能力。

公园前154年,吴王发动了七国之乱,平叛的总司令是窦婴,然而去的时候,皇帝赏给他的一千斤黄金,窦婴把黄金放在走廊里随便拿,这不是一个贪财的人。但是这个人好沾沾自喜,他也确实有点本事,后来的汉朝皇帝就不太重用他了,窦太后到后来原谅他了,多次劝景帝任用窦婴为丞相,汉景帝不同意,所以大家看看文景之治不是白给的,他说窦婴这个人有点沾沾自喜,不适合当宰相,这就是典故的来源。

窦德玄实话实说,这是唐高宗的时候,窦姓是很厉害的,窦姓也不能说衰落,说一个姓衰落是不对的,只不过在历史上,就没有像两汉唐朝出了很多皇后什么的。唐高宗有一天到濮阳,窦德玄就跟其他的大臣一起骑马追随在后面,唐高宗就问濮阳又名帝丘是怎么回事呢?窦德玄说不知道。旁边一个大臣叫许敬宗,就赶马从后面赶上来说,从前古帝王颛顼,曾经住在这里,所以叫帝丘。高宗说好,有学问。

回来以后许敬宗退下来以后,就和别人说大臣不可以没学问,你看窦德玄就答不上这个问题,我都替他害臊。这个话传到窦德玄耳朵里,窦德玄就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不能,有知有不知,我不能勉强回答皇帝我不知道的事,这是我能做到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叫窦德玄实话实说,过去教育孩子,家长经常提起两个姓窦的人,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第二个就是窦德玄,这两个姓窦的,在传统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今天窦姓排行219位。人口38万,占全国人口0.031%。

章,姓的姓源。

第一,出自姜姓,是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姓,始祖为姜子牙。

第二,出自任姓,

第三。出自改姓,历代都有改姓章的。

章姓人才济济,中国传统学术的最后一位大师,章太炎,鲁迅的老师,很多人都是他门下的弟子,中国普学最后一代传人,就是传统学问到他那里划一到线了,后面的都是带现代性的学问了。章太炎生于1869年1月12日,去世在1936年6月14日,他是章炳麟。字枚叔,后来改名为绛,后来又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大学问家,大革命家,这个人了不起,曾经鲁迅先生讲过,扇子上挂着大勋章,去大骂袁世凯。大总统袁世凯就惹不起他,所以把他软禁在北京,还好吃好喝,每月几百大洋供养着,章太炎脾气特别大,拿宣纸画个乌龟,乌龟上写着袁世凯。

袁世凯派人去伺候他,其实是监视他,他规定,你们每天早晨给我磕头请安。这个人非常有意思,古人或者说传统人。很多人又真性情,他不会装。五四运动的时候,兴起一个白话文运动,有一位北大教授叫刘半农,他倡导一种学说,叫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文字,写白话文的人才是活人。章太炎是写文言文的,老先很生气了。有一天,刘半农像学生一样,毕恭毕敬去看他,章太炎先生先是开到他,白话文又不是今天才有的,《诗经》就是白话文,我们还有白话文的小说,《水浒传》《老残游记》,还有《海上花列传》,这都是苏州话写的,这不是白话文吗?是你们发明的?

刘半农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就是北京话,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说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说,就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说的话。章太炎就问,明朝北京人是怎么说话啊?刘半农回答不出来。章太炎先生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文天祥的《正气歌》,他知道明朝人怎么说,他是研究古代音韵的,他的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

我们知道明朝的北京是讲的南京话,朱棣定都北京,那个时候当官的都是南京的方言,今天的北京话是有好多蒙古语、满语的,胡同就不是汉语,儿化音就不是汉语,所以北京当时是南京话,接着又说,现在的国语按照你们的说法是北京话,严格说来很多是满洲人的音韵,不是汉人所有的,刘半农先生就愣住了。

章太炎说,前一段我看见你在报纸上登广告,征集各地骂人的话,那时候为了研究民间文学,刘半农先生就征集各地骂人的话,说第二天早上,会有很多人到你的学校里,到你的课堂上,都来骂你老母,都有人骂,所以后来你就不敢做这个工作了,刘半农先生说是。章太炎先生说,那我来贡献一点,汉代的人是怎么骂人的,出于什么书,唐朝的人是怎么骂人的,出于什么书,明朝人是怎么骂人的,出于什么书……骂了一串以后,等于把人家祖宗三代骂了一遍,刘先生坐不住了,而且章先生从早上一直骂到中午。

刘半农先生实在坐不住了,陪着刘半农先生的是刘家兄弟,都很了不起的,这些人也挂不住了。章先生学问大,这些人就赶紧说,我们麻烦章先生太久了,我们要告辞了,告辞出去,章先生还在骂,但是他这个是开玩笑,他不是低级趣味的人,而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实在太了解了,这种学者现在没有了,非常真。

章姓有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章仔钧,章姓的家训,《太傅仔钧家训》,是可以列入中国著名家训前十名的,“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贼;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言,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筋力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解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而祀吾茔乎,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戒石具在,朝夕诵思,切记切戒。”

章姓家训现在也有念的,章姓排行114位,人口150万,占全国人口0.12%。

柏姓始祖

柏衍庆: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因李从珂兵乱,避难来楚,徙居衡州铁炉门,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生柏楚望,柏楚望稍长,迁宁远东乡桐木塘,生柏敦化、柏敦瑞。柏敦化分居松柏岗,生柏彩、柏隆,卜居东乡龙板及对河虎形,开柏万成户;柏敦瑞初守桐木塘,裔孙移居西乡漯塘下,即今之里塘尾,传至柏允春、柏允福。柏允福生柏应奎,于元泰定年间迁祁阳,生柏仲林、柏仲彬;柏仲彬一支居祁阳乾冲坪,柏仲林生柏永安,仍迁故里柏家坪。柏允春下传四代至柏法祯,始卜长竹山立宅,后亦迁居柏家坪,开柏万胜户;柏楚望七世孙柏自程,乳名四郎,原名柏希祯,于元初徙居广济乡禾亭墟里母江,今名里美江,开柏万发户。柏自程生柏文通、柏文达、柏文珠,明洪武初,柏文通、柏文达编籍广济乡八甲,珠列七甲。柏万成、柏万胜、柏万发三户裔孙后衍散宁远、祁阳、桂阳及广西阳朔、四川广安、岳池、重庆大足、贵州独山等地。

柏楚望:北宋明道元年自湖南衡州府铁炉门迁永州府延塘。第十二代荣福,元至正四年自延塘转迁永州府祁阳县富阳。清康熙年间,第二十一代又新(号君臣)自祁阳县文明铺迁来岳池县双碑桥,恒新(号君瑞)也自文明铺迁来岳池县西门外科甲桥,即今遇仙桥,基林自祁阳县普乐乡上椿塘迁来岳池县西门外科甲沟。第二十三代维扬(号旭元)自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来岳池县北门外奶山坡。是为四川岳池柏氏始祖。

柏荣福:居宁远富阳乾冲坪,生仲林、仲彬,仲林于明永乐年间徙居祁阳皇福塘(一称横木塘),生子六,一出继,清康熙丁丑年柏永秀、柏永茂二房相继迁蜀,柏永昌、柏永安、柏永诚三房云礽承业。柏仲彬仍居乾冲坪,其子柏永青徙居泮泥冲,柏永良徙居四方井。五房子孙繁衍,散处祁阳、宁远各处。是为宁远柏氏始祖。

水姓始祖

共工氏。古代神话中人物,自称水德,相传为水姓之祖。古代水官亦称共工。据《索引》郯子曰:“共工氏用水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水字命名。”其臣有汤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他们负责掌管湖泊、江河等。其子孙后代有的简改为水姓,称为水氏。故水氏后人尊共工氏为水姓的得姓始祖。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临安府:亦称临安郡、临安县。在中国历史历史上临安府有两处:①古县名,隶属秦朝余杭县地境。晋武帝时改为临安,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地区,南宋朝建炎三年(己酉,公元1129年)升浙江杭州为临安府,成为偏安一时的南宋王朝之都城。②元朝时期将原治于通海(今云南通海)的南路,改名为忽必烈谕言所用的“临安”二字作路名,管辖通海以南至边徼的大片政区,路治同样在通海。直到明朝初期才徙治于建水(今云南建水)。

窦姓始祖

少康、窦公、窦羽泥、乌扎喇•多罗岱。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窦姓出自姒姓,相传夏后氏帝相失国后,他的妃子(原为有仍氏人),逃出自窦,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为窦氏。关于此事,在《风俗通》和《尚友录》上也有记载。窦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仍是窦氏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古时的国名,这个地方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故窦氏后人奉少康为窦姓的得姓始祖。

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九位,人口约四十六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9%左右。窦(Dòu 窦)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窦姓起源古老,远祖始于夏朝。是大禹的后代。源于姒氏。夏朝国君相被杀后,到了王妃逃出窦地,逃回娘家有仍,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后来少康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的两个儿子杼、龙,仍然居住在有仍,就姓了窦姓。后来杼即位为下任夏王。发展和演变:古代的少数民族氐族(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也有以窦为姓的。在汉朝时,清河观津的窦氏出了一个皇后,窦太后,她是文帝刘恒的妻子,景帝刘启的母亲,她一直执政到汉武帝时,清河窦氏也因此大兴,逐渐形成望族。此外,窦姓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扶风,河南两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窦姓世称扶风望(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河南望(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清河望(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如今,窦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省为多,约占全国窦氏人口的20%左右。

章姓始祖

姜尚(姜望、吕尚、吕望、姜子牙、太公望、太师尚父、姜太公、齐太公)、姜韅、姬周章、保章氏、王章。齐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可称吕尚、吕望、姜太公,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文王兴周,帮助武王灭纣,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后来,姜尚将其支庶封于鄣。春秋时鄣国被同姓的齐国吞并,鄣国子孙耻于同室操戈,就以失国为氏,后去掉邑旁,称章姓。他们尊齐太公为其得姓始祖

姜太公逝世后,其子齐丁公姜伋(吕伋)立。

姜伋有子二:子齐乙公姜得(吕得)立,袭齐国公爵之位。自此,袭齐爵位皆为齐乙公姜得之后代。子齐穆公姜虎别封于鄣(今山东寿光)、建(今山东沂水)。传至鄣胡公姜祥,鄣国为齐国所并。胡公祥之子姜韅因鄣并于齐,遂立姓,命族去邑以章为氏。其地在东汉时期时称为章城,属无盐县,现属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后世有章氏皆源于此,韅公为章氏立姓始祖。

章岩,仕晋朝,为兵部尚书,出守泉州。泉州,系南朝陈丰州地。隋朝平陈改名泉州,治所在今福建闽县,即今福州市。挤永嘉初期(公元307~313年)避石勒(公元274~333年,东晋列国时后赵的创建人)之乱,居南安(今福建南安),遂建桑梓。

章岩之子章道盖,仕北齐广平太守。章道盖之子章法尚,为扬州议曹从事。章法尚之子章昭达,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仕陈授大将军,都督江州诸军,封邵陵郡公(今河南郾城),进位司空,系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之祖。

章昭达有二子:长子章大宝,袭封邵陵郡公;次子章乔,仕兵部司马。

章乔有二子:长子章亮功,有子三:章焯、章熠、章煌。传六世(吴兴武康章昭达→章乔→章亮功→章熠→章忠彦→章季裴→章端蒙)至章端蒙。章端蒙生子章及。

章及,字光被,号鹏芝,唐元和间进士,官康州剌史自南安徙居浦城为浦城,始祖唐太中间卒,墓在浦城仁风里衢溪场东,原籍河南汴梁酸门。元配:梁氏,墓均在登龙里山庄大塘西。配赵氏,生没葬失考,生子三:章友、章容、章修。是为泉州章氏始祖。

章及自章昭达而后,由吴兴迁豫章,又自豫章徙居建州浦城。建州,州名,州治有三:一在福建,一在辽宁,一在山西。此当指福建今建瓯县。建瓯始建于东汉献帝建安初年(公元196年前后)初名建安县。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升为建安郡,唐高祖武德四年,改为建州。宋吴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置瓯宁县。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升建州为建宁府。元朝时期曾改为建宁路,明朝初期复为建宁府,清沿明制。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合并建安、瓯宁为建瓯县。浦城,县名,属福建省。后汉侯官县地。建安初置汉兴县,三国吴改名吴兴县,唐朝改唐兴县,又改武宁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浦城,以城临浦而名,明、清时期属建宁府。民国二十三~二十四年(公元1934~1935年),福建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此,今属福建省南平地区。子孙遂家焉。后世以章及为浦城始祖。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