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换个角度,另僻蹊径
猜谜既要执着,又不能钻牛角尖。所谓执着,是说猜灯谜要有毅力,不能知难而退,浅尝辄止。然而在猜谜思路上及猜谜方法上,又忌讳思维僵化,一条道跑到黑。猜谜过程中,思维要活跃,善于主动求变。此路不通,就另辟蹊径;这个字扣合不上,就迅速地更换到另一个字,直到柳暗花明。
一、思路变换,别有洞天
灯谜犹同巧设伏兵,明明在小路上有埋伏,却偏偏去大路上虚张声势,主力在东边,却在西边放冷枪,逼你踏入陷阱,不能自拔。因此,一旦苦思不得其解时,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出了问题,能不能寻找出新的线索。
例1姐妹别后又重逢(外国电视剧)女奴
这条谜词义通达、语意连贯,初学者最容易按会意去猜。脑海里总是围绕“姐妹”--“姑娘”、“重逢”--“再次见面”等语汇转。殊不知作者用的是离合之法:“姐妹”去掉后半部,余两个“女”字,与“又”字重逢组合出“女奴”的谜底。
例2互敬、互信、互学、互助、互教、互勉、互让、互谅(词牌二)十六字令、情长久
谜面乃周总理生前提倡的“夫妻八互”。此谜若按内容去猜,会想到诸如:人月圆,两同心,好事近,情长久等词牌,便无论怎样组合,都不是十分贴切。原来,作者在谜面字数上作了手脚,“八互”恰好是十六个字。谜底“十六字令、情长久”,意思是,只要做到了这十六个字,就会令爱情长久。
例3不同意放在最后(成语)摇头摆尾
粗看谜面,意思浅白易懂,首先想到反扣法,不同意放在最后,就那应当放在前边。最易想出的成语是“名列前茅”,然而“名”字没有着落。再按正会意,也难以找到对应成语。这条谜的奥妙在于“不同意”三个字,在谜底不是用语义表述的,而是用动作来代替,点头答应摇头为否,“摇头”当然是“不同意”了,“摇头摆尾”,就是“不同意放在后面。因此,猜谜的思路一字要宽阔。
二、词义切换,快速搜索
1、一字多义,一义不成,再换一义
运用汉字的一字多义,别解成谜,这作谜的普遍方法。有许多字的字义表达甚至几十种;有的字不仅有今义,还有古义;这些字义都存在入谜的可能性。因此,猜谜时,一定要注意字的各种含义,不要一见到“打”字,就仅仅想到“打架”的意思。
例1万户捣衣声(成语)打成一片
例2雨中激战(俗语)打天下
例3自幼临帖(考试用语)打小抄
例1前面已举例,“打”在谜中是“击打”的意思;例2中的“打”在谜中作“打仗”解;例3的“打”在谜中作介词“从”的字义。
例4匹诺曹迷途知返(世界名著)玩偶之家
匹诺曹是一只木偶,为《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他耐不住寂寞,离家游玩,受尽磨难,终于回到家中。“之”古义有“返回”的意思。谜底“玩偶之家”可解释为:出去玩的木偶回到家里了。此谜运用了古义。
例5重点支援大西北(字)头
这条谜在谜面上作了别解,将“重要”的“重”别读成第二声,作“重复”解,“点”重复变成两个“点”放在大字的西北,便是谜底“头”字。可见一字多义,还别忘了多音字。
2、同义词切换,贵在敏捷多变
猜灯谜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你已知道该谜的猜法,并似乎也抓住了谜底中的某个字词,却屡试不中。这很可能是你把握的字词只是相近,但并不准确。要知道,一个字义在的同义词很多,如“说话”同义词有:“陈、表、道、白、云、谈”等等。故猜谜时,应根据谜意,作敏捷多变的同义词切换,切不可抱一而终。有时还要特别注意口语中的同义词。
例1喃喃细语(春秋战国人名)小白
对此谜面猜人名,最容易想到的是“陈”、“云”,这时最好不要立即顺着“陈”字筛选人名,而应把作“说话”讲的同义词迅速在脑中过一遍,说不上触动哪根神经,整个谜底就会脱口而出。
例2喃喃细语(体育项目)柔道
例3喃喃细语(文学名词)小说
以上这些谜都不难猜,主要考核头脑反应速度、同义词切换能力。
同义词的切换技巧:首先是选与目相关的词,比如上两题中,和“说话”有关的,脑中凭知识,体育类,“跑道”这些有道的,很易想到有“道”。筛选一下就出“柔道”了。同理,文学中,常见的是“表、说”,筛选一下就出“小说”了。
例4屡败心寒,闻风丧胆(动物)北极熊
谜底的意思为:“(总)打败仗,变得非常胆小”。形容“害怕”的词很多,如“恐、却、怕、惧、惊恐、惊骇”等等,但在此谜中,却以“熊”字的口语义“害怕”入谜,很出人意料。这说明猜谜时思维要尽可能有一定的广度,避免“盲点”。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