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新闻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大纲——语文

http://www.19mini.cn   2011-03-12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大纲语文 I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

   40.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朝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其父曰此何遂不能为祸乎家富衷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度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这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4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液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球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米乳来代替葡萄糖,由于米轧格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限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识生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正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体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的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理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收藏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3)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子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箐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箐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4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与水汽相同,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滗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即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开成的。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面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经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的活动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4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

钢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筒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三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命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钢奔马的造型。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相关资源标签:大语文杂集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