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因•阿曼•哈桑:7分钟独自奔跑8万人全场掌声
他跑得太慢了!1500米的距离,倒数第二名选手的成绩为4分30秒42,第一名为3分57秒27,而倒数第一的他只跑出11分23秒50!这意味着在近7分钟里,在能容纳8万人的“伦敦碗”内,在空荡荡的跑道上,只有他一人在跑。
他跑得太艰难了!没有右臂的他,开场不久便扭伤了脚,但他忍着疼痛,不顾场边工作人员的劝阻,颤颤巍巍地坚持跑到终点。
他跑得太执着了!最后几圈时,其他选手有的在接受采访,有的在喝水休息,可他依旧在只有自己的跑道上奔跑着,只为能完成比赛。
这便是9月1日上午男子1500米T46级预赛中的一幕。倒数第一的他获得的掌声远比冠军还要热烈。
虽然跑得很艰难,但最后7分钟,或许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7分钟:座无虚席的体育场内,全场观众集体起立,以有节奏的掌声为他加油;近8万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尖叫声不绝于耳,“加油”、“坚持”的喊声此起彼伏;场内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全都停下了脚步,一起为他鼓劲;令“伦敦碗”震颤的掌声持续数分钟,直到伴随他冲过终点。
他的名字叫侯赛因•阿曼•哈桑,来自非洲的吉布提。2012年伦敦残奥会,是吉布提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残奥会。
赛后来到混合区,哈桑身上的背心、短裤全都湿透了;他喘着粗气,几乎咽不下一口志愿者递上来的矿泉水。
“很疼,脚伤了,跟腱。”哈桑的英语一般,只能简单说几个单词。
“终点,终点。”35岁的他不断重复着这个词,想告诉大家这就是他的目标。
从组委会的报名资料看,哈桑只报了这一个项目。虽然他的成绩不够好,但他与冠军一样,完成了比赛,冲过了终点。他同样可以带着这段记忆,骄傲地离开伦敦。
•伊克・魏卢达:励志故事感动全欧洲
42岁的伊克・魏卢达(Ilke Wyludda),这名德国前女子铁饼名将,曾经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女子铁饼冠军,在她那个时代是这个项目上呼风唤雨长期称霸的人物,如今,遭遇不幸被截去右腿的魏卢达正在为参加伦敦残奥会而奋战,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全欧洲。
魏卢达出生于德国的莱比锡,年轻时在铅球和铁饼上都有所成就,11次创造过女子铁饼青年世界纪录,2次刷新女子铅球青年世界纪录。1989年到1991年期间,魏卢达创造了惊人的41连胜记录,直到1991年田径世锦赛上被保加利亚选手克里斯托娃击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遭遇滑铁卢,只获得第七名,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她进行了自我救赎,扔出69米66的好成绩夺冠。
除了一枚奥运金牌,魏卢达还获得过两届田径世界杯和两届田径欧锦赛的冠军,还曾在友好运动会上夺冠,但唯一遗憾是未能在田径世锦赛上摘金。2000年悉尼奥运会她获得第七名,之后退役专心研究医学。
去年1月份,德国《图片报》报道了魏卢达因为意外腿部感染而导致败血症,不得不将右小腿截肢的消息。魏卢达目前是一名麻醉医师,就职于给她进行截肢手术的那家医院。她不惧逆境,在截肢后竟然恢复训练,一边继续工作,一边投身训练,希望能参加伦敦残奥会。但在她的伤残运动分级的F58级别上,伦敦残奥会没有该级别的铁饼比赛,只有该级别的女子铅球比赛,好在魏卢达从小铅球水平就不错,于是她决定参加残奥会铅球比赛。
魏卢达还找回了当年自己的教练博彻尔,“在一起合作训练了20年后,我们彼此了解对方的特点,能互相理解。尽管他已经退休,但对于他重新执教我,我感到无比高兴。”上个月在阿联酋的一场残疾人比赛中,魏卢达的铅球首秀投出了6米20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现在运动场上的氛围已经与我当年熟悉的一切完全不同了,我不想做出预测,我只想努力训练,再看看能发生什么。”虽然6米20的铅球成绩与她年轻时创造过的青年世界纪录20米33差了太多,但这毕竟是一名42岁的老将在不幸成为残疾人运动员之后努力的成绩。德国残奥会代表团将在7月21日敲定参赛人选,如果能参加伦敦残奥会,魏卢达将创造历史,德国残疾人运动协会的发言人称,“根据我们的记录,德国还没有奥运会冠军参加残奥会的先例。而在国际上,我们无法确认这是否是唯一。”
参加伦敦残奥会是魏卢达的梦想,而伦敦也曾记录过她的辉煌:1995年她第二次在田径世界杯上夺得女子铁饼冠军,就是在伦敦的水晶宫体育中心。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